南北朝末到唐初期間的醫學傢和養生傢,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

  孫思邈在醫學和保健養生方面論述精闢,有《千金方》、《攝生真錄》和《攝養枕中方》等著作。孫思邈主張人要根據自然環境和自然規律來攝攝生養性,強調“善養性者,則治未治之病”。他的意思是平時就要註意衛生和堅持鍛煉,防病於未然。他在這種預防為主的原則基礎上,除著書講述“居處法”、“服食法”、“養胎法”等大量保健知識外,還根據古代“熊經鳥伸”等健身術編瞭許多導引、自我按摩和氣功等中國傳統的健身法。例如,他在《攝養枕中方·導引》中就詳細介紹過一套適於早晚堅持鍛煉的簡單易行的健身法。此外,還有《腰痛導引法》、《天竺國按摩法》等。他承前啟後,對古代導引的發展起瞭推動作用。

  孫思邈對氣功也頗有研究。他在《攝養枕中方·行氣》中詳細具體地介紹瞭“胎息”和“行氣”等練法,與今天的氣功練法頗多類似。孫思邈還主張兒童要盡量“見風日”,這相當於今天盛行的日光浴和空氣浴。他在《千金方·初生出腹論》中寫道:“凡天和暖無風時,令母將小兒於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則血凝氣剛,肌肉牢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若常在幃帳之中,重衣溫暖,譬猶陰地之草木不見風日,軟脆不堪風寒也。”遠在1300多年前就有這種見地,實屬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