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於摩托車從事訓練和比賽的運動項目。摩托車具有體積小、速度快、機動性強、越野性好、操縱簡便等特點。開展摩托車運動可以普及內燃機基礎知識,學習駕駛和保養技術,鍛煉體魄,培養機智、勇敢、頑強的良好作風。摩托車運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大力開展的一個運動項目。

  摩托車運動的起源和發展 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一些工業發達的國傢為瞭比較各自製造的摩托車的性能品質,曾曾舉行過一些非正式的國際摩托車比賽,從而逐步形成瞭運動競賽項目。1904年在巴黎郊區舉行瞭一次國際比賽,競賽路線為周長54公裡的環行路,行駛5周,共270公裡。參加這次比賽的5個國傢發起成立“國際摩托車運動俱樂部聯合會”。1907年,這個聯合會解散。5年之後,經英國汽車聯盟提議,又重新恢復。總部設在倫敦。1949年改名為國際摩托車運動聯合會,1959年總部遷移到瑞士日內瓦。1979年10月,在瑞士蒙特勒國際摩聯75周年代表大會上,中國被接納為會員國。

  摩托車競賽既是運動員駕駛技術的比賽,又是各種新型摩托車的較量。摩托車產品質量是通過競賽不斷改進的。而優質賽車又促進人們駕駛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最初的摩托車競賽活動以檢驗和比較摩托車的性能質量為主要目的。在競賽實踐中,由於駕駛技術對發揮車輛的優良性能作用很大,人們開始重視摩托車手的技術訓練,逐步形成瞭摩托車競技所特有的專門技術。為適應這種技術和運動競賽日益發展的需要,生產瞭各種新型的競賽摩托車。目前國際上舉行的各種大型摩托車比賽,項目繁多,比賽內容驚險、緊張、激烈。重大比賽的觀眾,有時多達幾十萬人。歐美許多國傢的摩托車運動很普及,有的國傢每年舉行幾百次國內、國際比賽。

  世界上摩托車運動水平高的國傢,大多也是摩托車制造工業發達的國傢。從國際摩聯創始至今,世界摩托車錦標賽的地點一直在歐洲,技術優勢也在歐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歐洲許多國傢如英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意大利、奧地利等國傢擁有發達的摩托車制造工業。意大利全國約有60多個工廠生產摩托車,國內共有各種類型的摩托車700萬輛,全國人口的10%喜愛摩托車運動,每年組織國內、國際比賽700餘次,運動員技術水平很高,多次獲世界冠軍和歐洲冠軍。總的來看,亞洲水平不如歐洲。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摩托車制造工業高速發展,年產摩托車數百萬輛,為開展摩托車運動提供瞭雄厚的物質基礎,使日本的摩托車運動有很大發展。他們每年集中上萬名摩托車手進行活動,舉辦各種國內比賽達200多次。目前日本摩托車運動水平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1979年日本運動員獲125車型越野世界冠軍。

  摩托車運動在中國作為一個體育項目是從1952年開始的。最初在北京市和幾個大城市開展活動。1956年,各大城市相繼建立瞭摩托車運動俱樂部。

  中國開展摩托車運動的主要形式是開辦摩托車訓練班。按照國傢體委頒發的普及訓練大綱向自願參加訓練的愛好者進行訓練。普及訓練分普通摩托車手和特等摩托車手。普通摩托車手普及面廣,訓練時間短,主要使參加者瞭解有關內燃機基礎知識,學會一般駕駛技術;特等摩托車手是在普通摩托車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摩托車的駕駛技術,學會摩托車保養和維修技能,在普及訓練的基礎上,組織各種競賽活動。第1次全國性的摩托車比賽是1958年在北京舉行的。1959年、1965年在第1、第2屆全國運動會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解放軍都派隊參加瞭比賽,水平有所提高。

  摩托車競賽 摩托車競賽分兩輪摩托車賽和三輪摩托車賽兩種,每種摩托車又按發動機汽缸工作容積劃分為各種車型。兩輪車型有50、75、100、125、175、250、350 、500毫升和500毫升以上; 三輪車型有500、750、1000毫升和1000毫升以上。國際摩聯每年舉辦的世界錦標賽、歐洲錦標賽、地區傳統性國際大獎賽,不僅項目多,而且次數頻繁,大致分為越野和多日賽、公路賽、場地賽、旅行賽4大類別。

  越野和多日賽 分越野賽、多日賽、障礙檢驗賽:①越野賽,是在有天然障礙的復雜地形封閉路線上進行的多圈競賽,路線包括上下陡坡、左右彎道、起伏路、石子路、沙地、土坎、林間路、沼澤地、泥濘路等天然地形地貌。路線每圈距離為1.5~5公裡,每場競賽距離,兩輪車型不超過60公裡,三輪車型不超過40公裡。國際摩聯主辦的越野賽有: 世界摩托車越野錦標賽(兩輪的)、世界三輪摩托車越野錦標賽、國傢隊世界摩托車越野錦標賽和國際摩托車越野大獎賽等(圖1、圖2)。由於各個國傢越野賽車場的地形、地貌、土質、氣候、障礙難度不同,為瞭機會均等,減少偶然性,全面反映運動水平以及考驗各國生產的賽車,世界摩托車越野錦標賽每年分別在12個國傢舉行;世界三輪摩托車越野錦標賽,每年分別在10個國傢舉行。計分方法按運動員全年連續參加在不同國傢舉行的比賽,既評定每次比賽的名次,又累計各次比賽的得分,最後評定世界冠軍。國傢隊世界摩托車越野錦標賽每年分別隻在1個國傢舉行。②多日賽,比賽天數不等,一般是2~6天。比賽方法是運動員必須在限定時間內駛完規定的路線。提前到達或遲到均罰分。多日賽以越野賽路線為主。最後一天一般以公路賽結束。多日賽路線長,具備越野及公路兩種比賽的特點。國際摩聯主辦的多日賽,有每年舉行1次的國際摩托車6日錦標賽和每年分別在6~7個國傢舉行的歐洲摩托車2日錦標賽兩種。③障礙檢驗賽,是在有天然障礙的復雜地形上進行的一種比賽。比賽路線不固定,一般在20公裡之內,設置幾個障礙區,內有大石塊、水流、樹林等難度很大的障礙物,要求運動員在規定的時間內駛完全程。它主要是檢驗運動員通過障礙物的技巧,如腳踏地、未通過障礙物、超過規定時間等都要罰分。這種比賽可以使觀眾自始至終看到全過程,而且組織工作比較省力,在歐洲極為盛行。國際摩聯每年組織1次世界摩托車障礙檢驗錦標賽,分別在12個國傢舉行。比賽和計分方法與世界摩托車越野錦標賽相同。

圖1 兩輪摩托車越野賽

圖2 三輪摩托車越野賽

圖3 摩托車環行公路賽

  公路賽 分環行公路賽、耐力賽、山地公路賽:①環行公路賽,是在路面良好的封閉的公路上進行的多圈競賽(圖3)。路線包括各種左右角度不同的彎道、上下坡道和直線路;每圈長度至少3公裡,路面寬度最窄不得小於6米;路線如需要交叉,應分上下兩層道。每次競賽距離不超過50公裡。由國際摩聯每年主辦的環行公路賽有分別在13個國傢舉行的世界摩托車公路大獎賽和世界摩托車旅行公路錦標賽、摩托車國際公路大獎賽等。②耐力賽,是環行公路賽的另一種形式的比賽,分3個階段,每階段6小時,按在18小時內實際駛完的距離計算成績、評定名次。比賽過程中可以換人,但不得更換車輛。國際摩聯主辦有每年分別在9個國傢舉行的世界摩托車耐力錦標賽和摩托車國際耐力賽兩種。③山地公路賽,是在路面良好的公路上進行的另一種速度賽。路線是單程的,選擇在有難度的起伏山地。從發車到終點距離為2~6公裡,高度差200~300米。發車方法是單車出發,間隔1分鐘。比賽以速度快者為優勝。國際摩聯主辦有歐洲摩托車山地公路錦標賽和國際摩托車爬山公路賽兩種。

  場地賽 分煤渣路賽、冰道賽、草地賽、摩托車球賽和長距離場地賽:①煤渣路賽,比賽場地四周有看臺,比賽在由兩條直線和兩個半圓圈連接起來的類似田徑場的環形跑道上進行。跑道用小煤渣鋪面,路面有一定的硬度,但又不能過硬。這種比賽對場地要求嚴格,費用大。但由於比賽時競爭激烈,非常吸引觀眾,在歐洲國傢比較盛行。比賽方法,每場進行18~20局,每局跑3圈,每圈285~400米,每次至少參加12人。煤渣路比賽車輛與其他項目車輛不同,構造簡單,油箱體積小,燃料中酒精成分很高(圖4)。國際摩聯每年主辦有世界摩托車煤渣路錦標賽(包括個人、團體、雙人賽)和歐洲個人錦標賽等。②摩托車冰道賽,跑道是冰面。③摩托車草地賽,是在鋪有草皮的場地上進行,比賽方法與煤渣路賽基本相似。④摩托車球賽,是兩個摩托車隊之間在運動場上或草地上進行的一種球類競賽。場地要求和競賽規則等與足球賽相似。摩托車為特制的賽車,即車架行動部位加固,汽缸容積不大於250毫升,車身長不超過2米,車重45~90公斤。球膽和球皮與足球相似,直徑0.38~0.40米,重量900~1000克。每個隊上場時帶2隻良好的球,每個隊的1隻球使用1場。夜間比賽時,球漆成白色。1個摩托車球隊由8名運動員、2 名機械員和1名領隊組成。比賽時由5名運動員上場,即左鋒、右鋒、中鋒、後衛、守門員各1名,其餘3名運動員為替補員。比賽分4場,每場20分鐘,每場之間休息10分鐘,進行兩場後更換場地。如比賽結束不分勝負,再延長兩場,每場10分鐘,中間體息5分鐘。運動員運球必須駕駛摩托車並在發動機工作的情況下,用腳踢、頭頂或用摩托車頂。除守門員外,不允許運動員用手或臂接觸球。國際摩聯每年主辦1次歐洲摩托車球賽,主要由歐洲國傢參加。

圖4 煤渣路比賽使用的摩托車

  旅行賽 旅行賽是帶有旅遊性質的比賽,按競賽規程有的計算成績,評定名次,有的屬聚會遊覽性質,不計成績。分國際摩聯集合賽和國際旅行集合賽兩種:①國際摩聯集合賽,又稱國際摩聯“拉力”(Rally)賽,每年夏季在1個國傢組織1次,比賽時間最多不超過3天,國際摩聯會員國均可派隊參加。②國際旅行集合賽,是摩托車運動員的1次聚會。運動員從各地出發,到達一個地點集合。集合地點必須在國傢或地區摩托車運動協會管轄的地區。它包括國際旅行集合賽、國際專項集合賽、國際典型集合賽、國際延長時間集合賽、國際旅行聚會賽、國際邀請集合賽等。

  摩托車運動除國際上舉行的各種傳統比賽外,各國還根據本國情況設置各種比賽項目。中國目前開展的項目主要有越野賽和場地障礙賽。1959年和1965年舉行的全國運動會還有環行公路賽。中國的場地障礙賽是根據中國國內運動水平的實際而設置的一種競賽項目。在長100 米、寬80米的場地上設有平衡木、蛇行路、封閉圈、“8”字路、插旗、連續窄彎、繞板、獨木橋、跳板、限制門、土丘、彈坑、停車線等人工障礙,要求運動員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通過上述障礙。

  摩托車運動由於車輛的改進,訓練水平的提高以及競賽時觀眾大量增加,其發展趨勢為:車型容積逐步小型化,機械性能功率不斷增高,比賽路線難度日益增大,對運動員的身體條件、適應能力、技術水平等要求愈來愈高。對此,歐洲一些國傢經常舉辦中、小學生比賽,在青少年中培養後備力量。這些國傢還專門生產30~50毫升小型越野賽車,又稱孩兒車,適用於少年兒童比賽。為吸引觀眾,場地越野賽將日益盛行,這種比賽項目是把越野賽項目安排在築有看臺的場內進行。有的國傢在田徑場內臨時修建大小土坡、沼澤地、180°急轉彎以及其他各種障礙,有的路線一直修到觀眾席旁,比賽時,運動員從觀眾席旁一躍而過,十分精彩。這種越野場地可使用大量機械在一夜之間建成。有的國傢還在體育館內進行越野賽。(見彩圖)

摩托車越野比賽1

摩托車越野比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