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塔。位於河北省正定縣南門內東側,金大定(1161~1189)年間建。華塔由毗連5塔組成,皆磚建。中央主塔最大,為樓閣式八角3層,每層間各有鬥拱支承的腰簷和平座。底層四正面砌圓拱門通入塔內回廊和塔心室,四斜面毗連小塔。第2層以壁柱每面分作3間,四正面當心間為方門,餘2間及四斜面各間都是假窗。第3層驟然收小,各面隻1間,南向正面為門,其餘三正面為假門,四斜面為假窗。再上是圓錐狀的巨大塔頂,下部寬度同第3層,輪廓微凸,表面依八面八角的對位關係以磚心泥塑塑出出蓮瓣、單層小方塔及獅、象等,各蓮瓣和小塔上下相錯。錐頂以鬥拱支承的八角傘形屋頂結束,頂尖已佚,通高40.5米。四隅小塔平面為長六角形,單層亭式。向外一面有圓拱門進入內部,再以過道和主塔回廊相連。

  這種5塔組合的方式與金剛寶座塔形制相近,而其浮塑蓮瓣和小塔的圓錐狀塔頂,有的研究者認為是象征《華嚴經》所描述的“蓮華藏世界”。與此塔頂相類的塔還有多處,如敦煌成城灣土塔(北宋)、河北豐潤車軸山壽峰寺塔(遼)、北京長辛店鎮崗塔(金)等,都可名之為華塔。

廣惠寺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