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圖書館學理論著作。S.R.阮岡納贊著,1931年初版。1957年第2 版。中譯本由侯漢清、夏雲等據此譯出,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該書提出的圖書館學的“五定律”是:①書是為瞭用的;②每個讀者有其書;③每本書有其讀者;④節省讀者的時間;⑤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作者認為它們是“從圖書館工作已經呈現的趨勢中反映出來的,並能夠提出目前尚未明朗的未來趨勢的規範原則”。作者在書中分別詳細闡述瞭這五條定律,並提出實施或貫徹這些定律的具體措施和方法。。如為瞭使每一本書找到需要它的讀者 (第三定律),圖書館要開展一系列的工作:采用開架借閱制、編目時為叢書和多主題圖書作分析著錄、開展參考咨詢工作、采用各種手段宣傳圖書、選擇圖書時要充分考慮讀者的興趣和需求等等。為瞭節省讀者的時間 (第四定律),圖書館需要作多方面的改革,如改閉架為開架、改進出納方法和縮短借還書時間、地區性圖書館多設分館和流通站、把書送到讀者手中等等。“圖書館學五定律”從根本上改變瞭圖書館的傳統觀念,在圖書館界引起瞭根本性變革,如第一定律推翻瞭傳統圖書館“書是為瞭保存”的觀念,第二定律則改變瞭“書是為特定的少數人”的觀念,從而提出瞭開放的現代圖書館的概念,使圖書館充滿瞭生機和活力,並賦予圖書館工作以極大的社會意義。第四、第五定律則闡明瞭圖書館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系統,強調圖書館要考慮經濟效益及其對未來社會和科技發展的適應能力。五定律總結瞭有關圖書館的一些基本規律,深刻闡述瞭圖書館的性質和任務,指明瞭圖書館工作的出發點和目的。全書充滿瞭以讀者為中心的思想、整體化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並采用瞭新的研究方法即演繹的方法,從五定律出發闡明瞭圖書館中各種要素和各種工作的內在聯系。“圖書館學五定律”的提出,充實和完善瞭圖書館學的內容,對圖書館學和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五定律”後來成為阮岡納贊圖書館學理論體系的核心,作者自稱其很多著作都是由此推導、引申或以此為指導思想而研究出來的。該書出版後被譯成多種文字,受到各國圖書館學界的重視。1956年8 月作者鑒於世界圖書館的形勢發生瞭變化,增寫瞭“科學方法、圖書館學以及征服世界的進軍”一章,論述瞭五定律在新的形勢下的應用和發展,以及作為一門科學的圖書館學的學科內容、研究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