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省級公共圖書館。其前身天津市人民圖書館是1952年7 月由原直隸圖書館、天津市立圖書館和原天津圖書館合併而成的,其中直隸圖書館建於1907年,1908年開放。1982年 6月改為現名。1991年5月6日新館竣工,10月1 日向社會開放,新館位於天津市文教科研規劃區內;原館舍仍作為分館繼續使用。

  到1990年底,該館館藏為280餘萬冊。其中線裝圖書40萬冊,外文圖書40餘萬冊,中文非線裝圖書170餘萬冊,中外文報刊200餘萬冊(合訂本),建國前出版的圖書8萬冊。線裝古籍中被列為善本和特藏的有8000餘種,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有2500餘種。天津著名藏書傢周叔弢所捐各種活字版圖書700 種。館藏中有不少明、清小說和詩文集。所藏地方志古籍,以藏書傢任振采捐贈的“天春園”藏書為基礎,經廣泛搜集已達3600餘種。該館收藏的近、現代文獻資料和天津地方史料較為豐富,如康有為的《大同書》手稿,天津《益世報》(從創刊號起)、《京津太晤士報》(英文版)等3700餘種報刊文獻。1949年後,該館針對天津沿海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的發展重點,系統收集瞭化工、機械、電子、輕紡等專業文獻。

  該館館舍總面積近 3.7萬平方米,其中新館面積為30429平方米,可容納500萬冊文獻。新館建築群分為6區。A區為主樓,地面以上18層,設高層書庫。B區為門庭和擁有450座席的學術報告廳。大廳迎面左側為C區報刊樓,右側為 D區圖書樓。圖書樓內設有科技文獻檢索室、專利室、社科參考資料閱覽室、視聽閱覽室等31個專門閱覽室,擁有近3000個座席。原館舍改作分館,以方便廣大讀者借閱普及性書刊資料。(見彩圖)

天津圖書館新館 天津圖書館提供

  該館設有采編部、典藏部、借閱部、科學技術情報部、社會科學情報部、古籍部、報刊部、宣傳推廣部、新技術應用部、研究輔導部、社會教育部等業務機構。1990年底全館有工作人員280餘人,其中具有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者70餘人。

  該館註重為科研和工業生產服務。自50年代後期起,堅持開展科技咨詢業務,通過編輯對口專題目錄、舉辦書展、定題跟綜服務等方式,為天津市生產和科研項目服務。近年來又與有關單位聯合創辦科技刊物,發揮科技文獻作用,如與天津市經委工業經濟研究所、天津市工業經濟協會合編《技術經濟信息速報》,與天津農科院情報所合編《農產品保鮮與加工》刊物,該館自編的《資料反映》(社科)、《農業科技信息》等。該館為開展科技中介服務業務,成立群眾團體“天津圖書館技術經濟信息工作者聯誼會”。該館與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等單位共同編印瞭《天津地方史資料聯合目錄》(甲編 1~3分冊);挖掘整理、出版瞭《周恩來旅歐文集》、《周恩來旅歐通訊》;與上海博物館合作影印瞭康有為《大同書》手稿;校勘出版瞭袁世凱《養壽園奏議》手稿等。該館曾經組織“三熱愛”、“振興中華”等讀書活動,通過圖書評論、輔導報告、座談交流等形式宣傳和推薦優秀文獻,發揮圖書館社會教育作用。

  該館設有廣播電視大學圖書館學專業天津圖書館工作站、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天津函授工作站,與天津市南開區教育局聯合開辦天津市文化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此外還開辦瞭各種專業教學班;該館作為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印中心成員館,配置有全套縮微翻拍設備,承擔本館及全市珍貴書刊、報紙、檔案等文獻資料的縮微復制業務;該館通過舉辦區、縣圖書館館長業務研討會、專題業務研討會、基層圖書館(室)培訓班和業務協調等活動,開展對本系統各圖書館的業務輔導;與市區7個圖書館發放通用借書證,協調中文期刊的訂閱並編印有聯合目錄;1989年成立的天津市圖書情報工作協調委員會的常設辦公機構設在該館;該館還主持天津市圖書館學會的日常工作,並編輯出版《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會刊;該 館先後與美國費城圖書館、澳大利亞墨爾本市圖書館、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蘇聯外國文學圖書館等建立瞭國際圖書交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