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各政權、政黨、社團及其所屬機構和著名人物活動中形成的檔案。主要由南京臨時政府檔案、廣州和武漢國民政府檔案、北洋檔案、南京國民政府檔案、偽滿洲國檔案和汪偽檔案構成。包括各政權的中央和地方各級行政機關,中國國民黨和其他黨派、團體,文教衛生和科研部門,工商企業,外國駐華機構以及著名人物等的檔案。

中華民國元年孫中山臨時大總統令

  民國檔案的文書種類繁多,除通用文書外還有各部門為數眾多的專用文書(見中華民國時期行政機關文書)載體以紙張居多,也有唱片、照片、電影膠片等。除中文檔案外,還有英、法、俄、日等外文檔案。

  民國檔案內容十分豐富,反映瞭這一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和自然現象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其中南京臨時政府檔案記載瞭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與活動的情況;廣州和武漢國民政府檔案記載瞭國民政府的東征和北伐,國民黨改組和分裂,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情況;南京國民政府檔案記載瞭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及其後對中國共產黨人的殘酷鎮壓,蔣、閻、馮中原大戰,對中央蘇區和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圍剿,對紅軍長征部隊的追襲阻擊,"九一八事變"及中國人民反日愛國運動,抗日戰爭各次重大戰役,西安事變和第二次國共合作,皖南事變,國共談判,以及發動新內戰的情況。此外,也有民國時期民族資本發展和遭受壓迫,官僚資本壟斷國傢經濟命脈、壓迫和吞並民族資本情況的文件;關於教育制度改革和對思想、文化進行統制的文件;自然災害、水文和地質礦藏勘測的資料;著名人物如孫中山、蔣介石、蔡元培、馮玉祥等的手稿、日記、照片和公私往來文電等。

  民國檔案在1949年國民黨撤離大陸時帶走一批,現分別保存在臺北國民黨黨史會、國史館、總統府機要室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等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留在大陸的民國檔案進行瞭廣泛收集,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各政權中央機關,包括各政黨、社團、企事業單位的檔案和具有全國意義的名人檔案由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保管,計近897個全宗,157萬餘卷。各政權地方機關的檔案分別由相應的地方檔案館保管,數量不等,如甘肅省檔案館存有5.4萬卷,遼寧省檔案館存有90餘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