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省級綜合性檔案館。1958年11月成立。館址廣州市東山合群二馬路。館藏檔案截至1990年底,有231個全宗,107968卷,排架長度2233米。包括1765~1857年清代廣東官府檔案;1927~1949年民國時期廣東省政府及其所屬機關,銀行、鐵路、航運、貿易、實業公司、高等學校的檔案;1861~1949年被外國人控制的粵海關、有關團體、醫院、學校的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及其領導下的武裝力量、革命團體的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接接收的中共中央中南局、華南分局以及省屬機構的檔案。其中有許多珍貴檔案史料,如1872年以來廣東各口岸對外貿易情況及統計數據;光緒年間兩廣總督等關於查禁孫中山革命活動的一系列文件;粵海關持續數十年對於廣東時局的情報記載;孫中山先生在永豐艦上寫的手令、批語;周恩來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時的親筆信件;廣州起義時的蘇維埃宣言及粵海關有關廣州起義前後的情況記載;葉劍英、陶鑄、方方、陳鬱、古大存等人在廣東工作時的親筆文稿和講話錄音;著名教育傢陶行知的信件原稿以及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張九齡、陳濟棠、羅卓英等的傢譜檔案等。此外,該館還保存有歷史資料5854種,100546冊。

庫房

  館內業務機構有收集整理處、保管利用處、編研出版處和綜合管理科。工作人員60人,其中高級專業職務者4人,中級專業職務者12人。

  館內設有60個座位的檔案閱覽室,備有各種檢索工具並提供縮微復制、復印、照相、沖印放大等服務。1979~1990年底,共接待 25614個單位的利用者 49447人次,提供檔案資料 241762卷 (冊),復印檔案資料 528083頁。已對外開放檔案57537卷,占全部館藏檔案的55%。1980~1990年利用館藏檔案資料編輯出版瞭《中山艦事件》、《東江縱隊史料》、《民國時期廣東省政府檔案史料選編》、《一大前後的廣東省組織》、《阮嘯仙文集》、《方方文集》和廣東華僑、僑務等方面的檔案史料46種,共3120萬字。組織翻譯瞭1916~1942年粵海關英文檔案史料 150萬字。此外,還不定期在《廣東檔案》等刊物上公佈檔案史料。

  該館經常派員參加省內外舉行的黨史、民國史、地方志、檔案館學等方面的學術討論會。已編輯出版的《彭湃研究史料》、《廣東黨、團研究史料》、《陳濟棠研究史料》等,曾分別獲廣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還派員出席在香港、菲律賓舉行的地方志、檔案學方面的學術研討活動。接待瞭英、美、日、蘇、加拿大、墨西哥等國的有關專傢和學者來館參觀或講學。

  該館館庫建於1981年,面積3400平方米,庫內溫濕度逐步得到控制,基本符合標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