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級公共圖書館。前身為國立羅斯福圖書館。1945年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為紀念美國總統羅斯福在促進世界和平、創建聯合國機構的歷史功勳而建。1946年7月在南京成立籌備委員會,10月定館址於重慶,11月接收國立中央圖書館重慶館址及部分藏書,1947年5月1日正式開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由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接管,改名為西南人民圖書館,後又更名為西南圖書館。1954年西南行政區撤銷,轉屬四川省重慶市。1955年6月1日西南圖書館與原重慶市人民圖書館館合並,定名為重慶市圖書館。1987年5月改今名。

重慶圖書館

  至1990年底,全館總藏書334.3萬冊,其中圖書237.6萬冊(中文書149.1萬冊,線裝古籍53.2萬冊,外文書35.3萬冊),期刊72.2萬冊(中文刊34.5萬冊,外文刊38.2萬冊),報紙合訂本8.3萬冊(中文7.7萬冊,外文 6000冊),其他文獻16.2萬冊。館藏中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出版的書刊較為豐富,圖書為2.7萬餘種,6萬餘冊,期刊為2000餘種,是全國保存抗戰版書刊較完整的圖書館之一。該館是聯合國保存圖書館,早在羅斯福圖書館成立之初,即系統收藏聯合國出版的各類文獻資料,1990年底已達10餘萬冊。館藏善本4.7 萬冊,以明清抄本、稿本、校本最具特色。該館設有辦公室、采編部、閱覽部、科技參考部、歷史資料部、技術服務部、文獻開發部、輔導部等。全館工作人員179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者3人,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者31人。

  館舍面積共14478平方米,閱覽座位680個,分設圖書閱覽室、報刊閱覽室、自然科學參考閱覽室、聯合國資料閱覽室、社會科學工具書室、內部資料閱覽室、港臺書刊閱覽室、過刊查閱室、自學室和圖書、期刊兩個外借處。除內部資料閱覽室和過刊查閱室外,其餘全部開架借閱。每周開放70小時。1990年接待讀者30萬人次,流通書刊78.3萬冊次。館內設有靜電復印和縮微復制服務。另外,還利用流動圖書車送書到所屬各區縣舉辦巡回書展,到部隊、中小學校、工讀學校、勞教所等單位開展圖書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