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電纜或光纜組成的傳輸分配線路,將電視節目直接傳送給用戶接收機的一種區域性電視廣播方式。初期的傳輸線都採用電纜,所以也稱電纜電視。20世紀70年代光纜問世後,採用光纜作為傳輸線的稱為光纜電視。

  共用天線電視是有線電視最早的和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形式,起源於1950年美國的偏遠地區。當時在電視覆蓋區的邊緣地帶,在高山、高層建築物等障礙物阻礙電波傳播的陰影區,在電波經過多次反射造成重影和外界幹擾嚴重的地區,選擇有利地形和幹擾小的的場所,架設性能優良的電視接收天線,把收到的優質電視信號,經過放大及處理後,用電纜分配給各個電視用戶。這樣,就形成瞭多個電視用戶共用1套接收天線的接收形式,所以稱為共用天線電視系統。

  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為向電視觀眾提供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共用天線電視系統逐漸超越瞭接收系統的范圍。它不僅把天線接收到的電視節目送給用戶,還建立起采錄、制作、現場直播等設施,形成瞭一整套獨立、完整的有線電視廣播體系,包括節目制作、天線接收、控制、播出、傳輸分配、用戶網絡等各個環節,如圖所示。

有線電視系統示意圖

  有線電視的特點是:①節目容量大。所使用的頻道數不受各種無線電業務(如通信、導航、遙控遙測等)的限制,一般可播送十幾套節目。到1985年,最多的能播送幾十套節目;②不易受外界幹擾,節目質量高;③采用加密措施,容易實現付費電視;④有線電視網可以和計算機網、數據信息庫相連接,用途更加廣泛。

  付費電視是有線電視中的一種特殊業務。電視用戶將錢幣或記帳卡投入一個特殊裝置中,或者通過尋址應答系統,啟動解密裝置,就能顯示特定的電視節目。這種系統都用計算機記錄收看時間,並自動計費。

  光纜電視是70年代後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技術。由於光纜具有使用頻帶寬(一根光導纖維可傳送上千路電視 )、損耗低、沒有電磁波幹擾等特點,所以能滿足高質量圖像和多節目雙向傳輸的要求。

  雙向有線電視技術的出現,為實現視頻化信息社會提供瞭重要條件。這種系統兼有下行線路(電視中心臺到用戶 )和上行線路(用戶到電視中心臺)。下行線路主要傳送電視節目。上行線路傳送各種數據和信號,如電視教學中學生提問,電視購物要求,查閱視頻圖書資料,用戶防盜、防火和醫療急救等警報信號,等等。上述各種用途都是用計算機來控制的。

  應用電視是用於廣播領域以外的所有有線電視系統的統稱。最早並且最廣泛地應用於工業,所以也稱為工業電視。又因它僅僅局限於閉路傳輸(無線傳輸為開路傳輸 ),故又稱閉路電視。應用電視擴展瞭電視的功能,延伸瞭人類視覺的自然界限。有瞭應用電視,就可以對大至宇宙空間,小至人體內部進行觀察,還可以監視諸如原子能鍋爐、化學工廠等危險有害部位的運行以及對交通樞紐進行集中監視和調度。應用電視已被教育、科研、軍事等部門廣泛采用。

  應用電視系統主要由攝像、電纜或光纜傳輸系統和顯示裝置3部分組成。根據不同用途,可以附加錄像、控制、切換等設備,還可以和計算機連接使用。

  自從20世紀60、70年代先後發射瞭同步通信衛星和廣播衛星以後,就有可能通過空中傳播渠道,將各地區性的有線電視系統聯接成全國性的有線電視網,使有線電視成為與無線電視同樣重要的傳播媒介。80年代以來,有線電視在許多國傢得到蓬勃發展。中國的有線電視是1964年開始研制的。1982年國傢規定:在高層建築及電視信號弱場強區、亂反射區,試行安裝共用天線電纜電視系統。80年代中期,中國的有線電視系統有很大發展,能播出多套電視和立體聲廣播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