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紀錄電影製片人、攝影師和電影導演。1898年11月18日生於荷蘭奈梅亨一個攝影世傢,1989年6月28日病逝於法國巴黎。早年拍攝的影片《橋》和《雨》(1928~1929),被公認為歐洲先鋒電影的代表作。1957年拍的影片《塞納河畔》,獲當年戛納國際電影節的金棕櫚獎。他拍的新聞紀錄片在國際上尤負盛名。1932年在蘇聯馬格尼托戈爾斯克拍攝瞭大型紀錄片《英雄之歌》(又名《共青團》)。1933年在比利時礦區博裏納日村拍攝瞭礦工罷工的紀錄片《博裏納日》。19344年他把他拍攝的反映荷蘭填海造田的紀錄片《須得海》重新處理,改為《新的土地》,把人與自然的鬥爭同人壓迫人的社會現實結合起來。1937年拍攝瞭反映西班牙內戰的紀錄片《西班牙的土地》。1939年在中國拍攝瞭反映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的紀錄片《四萬萬人民》,還委托八路軍武漢辦事處把他的電影攝影機轉送給延安電影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根據蘇聯新聞片制作瞭紀錄片《我們的俄羅斯戰線》。1946年拍攝瞭支持印度尼西亞人民反對荷蘭殖民主義者的鬥爭的紀錄片《印度尼西亞在呼喊》。之後他奔走於世界各地,積極參加反帝反殖鬥爭和各種進步活動。先後拍瞭《和平必勝》(1951)、《激流之歌》(1953~1954)、《婦女的歌聲》(又名《五支歌》,1956)、《明天在南圭拉》(1960)、《人民和槍》(1968)、《同胡志明主席的會見》(1969)等紀錄片。伊文思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多次來中國訪問,拍攝瞭《早春》(1958)和《愚公移山》(1972~1975)兩部大型紀錄片。被中國政府聘請為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和文化部的藝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