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與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相一致。

  新聞本源是事實。新聞報導,是新近發生的客觀事實通過新聞媒介的反映。事實第一性,新聞第二性;事實在先,新聞在後,唯物論與唯心論在新聞理論中的一條明確界線,就是是否主張尊重事實,而且是否在實踐中真正尊重事實。

  馬克思認為,新聞報導要根據事實來描寫事實,而不是根據希望來描寫事實。毛澤東主張新聞要講真話,要如實報導戰果、成績和災情。

  無論是資產階級新聞學還是無產階級新聞學,都主張新聞必須真實。確有其事,是新聞真實性的起碼要求。沒有事實依據,就構不成新聞。中國最早的新聞學專著《新聞學》(初發表時名《新聞學大意》,徐寶璜著)中說:“新聞須為事實,此理極明,無待解釋,故凡憑空杜撰、閉門捏造之消息,均非新聞”。美國新聞學者C.約斯特在其所著《新聞學原理》中也認為一切新聞的主要因素是真實。但是,資產階級的新聞事業受到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制約,受到資產階級立場、觀點的影響,在新聞報道中往往隱瞞或歪曲某些事實的真相。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新聞事業,一向把真實性看作是新聞的生命。1947年,中國解放區新聞界開展反“客裡空”運動,維護新聞的真實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新聞工作者為維護新聞的真實性進行瞭長期不懈的努力,並且把新聞必須真實列為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列為新聞工作接受黨和人民監督的重要內容之一。

  社會主義中國的新聞事業對於新聞真實性的理解和實踐,是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並采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具體要求是:①報道中的新聞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原因 )必須真實準確;②新聞背景的介紹,包括事物的發展變化以及與其他事物的聯系,必須真實;③情節描寫,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思想變化的介紹必須真實,不能渲染誇張,不能以想象代替事實;④不能以偏概全,以點代面,不僅要做到所報道的單個事情的真實、準確,尤其要註意和善於從總體上、本質上以及發展趨勢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實性,做到局部真實和整體真實的統一,杜絕片面性和絕對化的報道;⑤新聞的解釋要合乎客觀事實本身的邏輯,通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

  新聞的真實性不同於文學的真實性。文學要求生活的真實,但允許根據社會生活塑造典型,編織情節,不受真人真事的局限。新聞則要求完全真實。以真人真事為基本寫作內容的報告文學,屬於新聞范疇,也應該完全真實。

  新聞必須真實,但不等於不加分析,不予取舍的有聞必錄。正確把握新聞的真實性,關鍵在於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新聞的事實進行符合實際的調查研究和科學的分析選擇,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新聞的真實性,並在此基礎上保證正確的輿論導向。在重大社會事件、社會風潮或社會動亂發生的情況下,新聞媒介尤其要進行科學的社會階級分析,才能把握住社會多數成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實態度,才能做到真正為人民說真話。離開瞭科學的社會階級分析,新聞輿論就難以反映事物的真正性質,也就談不到新聞真實性。

  強調新聞的真實性,還要處理好正面宣傳與揭露陰暗面的關系。社會生活中有光明面,也有陰暗面。陰暗面的情況、性質也各不相同。對於企圖顛覆中華人民共和國、推翻共產黨領導的帶有階級鬥爭性質的問題,必須旗幟鮮明地予以揭露,目的是打擊敵對勢力;對於人民內部的缺點錯誤,新聞媒介在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的前提下,也要正確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進行揭露和批評。但是,正象真實的新聞也不能有聞必錄一樣,發表揭露陰暗面的新聞,除瞭經過調查確保真實之外,還要經過慎重的選擇,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選擇那些帶有典型性的有普遍教育意義的事例發表,用以教育幹部和群眾,共同努力糾正和克服這些消極現象,使人民群眾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中增強信心和力量。這與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打著“講真話”、“寫真實”的旗號,不加選擇不加分析地肆意誇大甚至假造陰暗面,意在攻擊共產黨,污蔑社會主義,是絕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