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新聞資訊的載體;報紙、通訊社、廣播、電視、新聞紀錄影片和新聞性期刊的總稱。西方稱為新聞媒介(News media)或大眾傳播媒介(Mass media)。

  人類新聞傳播活動經歷瞭4種方式:原始傳播方式、手抄傳播方式、印刷傳播方式、電子傳播方式。在書寫工具問世以前,資訊的傳遞是通過語言、手勢、圖記、煙火等方式進行,受到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當新聞傳播工具出現後,新聞傳播才成為有廣泛社會影響的活動。新聞傳播工具是人類社會物物質生產和精神交往的產物。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傳播方式不斷變化,傳播速度越來越快,范圍越來越廣,效果也越來越大。

  最早出現的新聞傳播工具是報紙,它在漫長的傳播史中一直是新聞傳播工具的主要形態。對新聞傳播工具淵源的研究,中外新聞學者有3種說法:①新聞采集活動始於中國商代、周代,《詩經》、《春秋》是最早的古代報紙。這種觀點最早見於日本的新聞學著作。②中國的邸報(見敦煌進奏院狀) 和古羅馬帝國的“每日紀聞”是最早的古代報紙。中國新聞學者的著作對此有詳細記載。③中世紀歐洲出現的“新聞信件”是最早傳播新聞的工具。上述3種說法的差別表現在對新聞傳播工具持有不同的見解。許多中外新聞學者認為:《詩經》中記載的作品,多數是長期流傳而後有人采集並經過藝術加工的文藝作品;《春秋》中盡管有不少記敘文,但也經過後人加工,都不具有新聞的特性。中國的邸報和古羅馬帝國的“每日紀聞”刊登的帝王旨諭、百官奏折、官吏升降、軍政要報等等,是人們關心的新的事實,具有新聞性,因而是最早的古代報紙,是新聞傳播工具的始祖。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特別是金屬活字的應用,為近代報紙的產生創造瞭技術條件。17世紀是近代報紙的開創時期。19世紀初,隨著近代報紙發展的需要,法國人C.-L.哈瓦斯於1835年首創為報紙提供新聞的通訊社。20世紀初期,無線電廣播作為新聞傳播工具的新形態出現。1920年美國匹茲堡西屋電器公司的商業廣播電臺開始播出新聞。1936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1 座電視臺,播送電視節目。

  各種形態的新聞傳播工具,都有其優勢和不足。廣播、電視利用現代化的電子技術傳播新聞,突破瞭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傳播迅速,范圍廣泛,問世幾十年來,其發展速度和規模,超過瞭報紙。但是,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報紙並沒有被淘汰,因為報紙是文字的記載,讀者可以慢讀細看,有思考的餘地,又可以長期保存,便於查找。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使各種新聞傳播工具的優勢融合起來。新聞傳遞和報紙生產技術的電腦化,簡化瞭編輯、排版、印刷、發行的程序,縮短瞭空間距離,節省瞭時間。經濟發達的國傢利用先進的技術和材料,將信息中心和分散在各傢各戶的電腦終端連接起來組成新聞傳播網絡,可以直接傳送報紙版面。讀者不必通過郵遞就能看到輸入信息中心的報紙,並且把認為需要保存的版面用連接在終端器上的印字機印在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