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類型。用幾種顏色刷印的書本。中國傳統的套印技術發展分為兩個階段。初期階段是一版分色套印,有實物可證者,此法起於元代。至元六年(1340),中興路(今湖北江陵)資福寺刻的無聞和尚《金剛經註釋》卷尾的《靈芝圖》和經註,即是朱、墨兩色套印。明代萬歷時徽州程大約彩印自己的《墨苑》,還是採用一版分色套印的方法。後來浙江烏程(今吳興)閔齊伋、閔齊華、閔象泰和淩濛初,淩贏初、淩汝亨兩傢刻印不少套印本書,已是分版分色套印。到天啟、崇禎時,胡正言、吳發祥分別編制《十竹齋齋箋譜》、《蘿軒變古箋譜》,采用多版分色套印,且與拱花技法相結合,稱為餖版拱花。印出來的花鳥蟲魚、行雲流水,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清代初期李漁繼續發展餖版技法,印有《芥子園畫傳》行世。北京榮寶齋、上海朵雲軒一直保持這種傳統套印技術,稱為木版水印。隻用紅色、墨色兩種顏色套印的書籍,稱為朱墨套印本。此外,有三色套印本、四色套印本和五色套印本。

《金剛經註釋》元代套印本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