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絲網作基材的一種孔版印刷。通常是把蠶絲、尼龍絲、聚酯纖維或不銹鋼絲編織成的絲網繃緊在框上,然後用手工或光化學法,在絲網上製成由通孔部分和膠膜填塞部分組成的圖像印版。印刷時網框內的油墨在刮墨板的擠壓下從通孔部分漏印到承印物上。

  絲網印刷是從型板演變而來,中國秦漢時有夾纈型版,即將織物夾緊於兩塊鏤空型版之間,於鏤空處塗刷色漿。隋唐時出現用生絲和粘附材料連結加固的精細型版,可視為絲網印刷的原始形式。型版印刷技術於唐代傳到日本本並得到發展,開始使用絲網貼於型板上的“貼紗”工藝。後英國人S.西蒙於1907年獲得瞭把絲網繃在框子上制成印刷版的發明專利。另有人認為此法由美國的F.維萊特最早應用。因當時所用絲網是蠶絲織的絹網,故稱“絹印”。20世紀60年代,在光化學、合成纖維和機械制造技術的影響下,已廣泛采用尼龍、滌綸、不銹鋼網作為基材,絲網印刷技術日臻完善。絲網印刷的特征是:①墨層厚,一般可達0.03~0.1毫米;②各種性狀和形態的油墨都適用;③印刷版版面呈軟彈性,對承印物保護性好;④ 印刷壓力很小,隻是輕輕地線接觸,各種形狀和尺寸的承印物原則上都可以印,如絲綢、棉佈、針織品的印花,標志牌、廣告牌、路標的印制,器物的標志面板、銘牌,瓷器、傢具的裝潢及金屬、玻璃、皮革、塑料、建材制品的印刷,不論平面、曲面,硬的物體、軟的海綿,大的壁畫、廣告,小的厚膜、集成電路,都可以用絲網印刷。工業上應用甚廣,並可用於出版和繪畫藝術。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30多年來因紡織、玻璃、皮革、塑料、陶瓷、電子等工業對印刷的需要,現代絲網印刷技術發展較快。特別是進入80年代,絲網印刷技術的應用與日俱增,從事絲網印刷器材生產、工藝研究、商品銷售的單位應運而生。絲網印刷彩色階調復制技術的開發應用,打破瞭絲網印刷不能印精細彩色圖像的慣例。各種絲網印刷機、制版感光膠、橡膠刮墨板、鋁網框、張力計等絲網印刷機材的國產化和各種絲網印刷制版工藝的推廣,使絲網印刷技術水平大大提高。

  絲網印刷新技術正處於開發的進程中,在高性能的絲網印刷感光膠、高速度的絲網印刷機、科學的制版方法及規范、新的絲網印刷油墨品種、無壓力絲網印刷(如靜電絲網印刷)對特殊物品的印刷工藝等方面,將會有新的突破。

  

參考書目

 日本絲網印刷技術協會編,鄭德海譯:《絲網印刷》,印刷工業出版社,北京,1985。

 陳維稷主編:《中國紡織科學技術史》,科學出版社,北京,1984。

 M.Schwalbach,Silk-Screen Printing,Dover Publication,Inc.New York,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