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

  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派主要代表之一,報刊主編、政論傢。字卓如,號任公。廣東新會人。1873年2月23日生。1889年考中舉人。1890~1894年就學康有為,接受瞭康的改良主義理論體系。1895年起投身政治改良運動。先後後在北京編輯《中外紀聞》,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等數十篇文章,系統闡發維新變法主張,蜚聲於時。自此世人並提“康梁”。其間還對報紙政論文體進行改革,亦以此聞名於世。1898年7月受光緒帝召見,以六品銜辦理譯書局事務。1898年戊戌政變後,逃亡日本。先後在橫濱創辦並主編《清議報》、《新民叢報》和《新小說》雜志,宣傳君主立憲,介紹西方學術文化,進行啟蒙思想宣傳。其辦報思想和實踐也有發展:創時事短評欄目;首次提出“黨報”觀念;強調小說為政治宣傳服務;開副刊改革之先聲。1903年以後日愈反對共和與革命。1905年起與同盟會的《民報》進行激烈論戰。在清政府宣佈預備立憲期間,組織政聞社,創辦《政論》和《國風報》,繼續鼓吹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後,曾主編《解放與改造》,提倡東方文化,反對馬克思主義。晚年講學於清華大學,從事學術著述。1929年1月19日在北平(今北京)逝世。遺著編為《飲冰室合集》。梁啟超的政論文章平易暢達,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感情,深受讀者歡迎,被認為是“時務文體”(也稱“新民文體”)的典范,對中國近代的報刊評論文風,起過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