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書籍或文章之後的文字,多用以說明寫作經過,或評介內容等,又稱“跋”或“書後”。唐代韓愈作《科鬥書後記》便有“後記”之稱。古人多用“書”某書或某文“後”這一題名,如宋代歐陽修即有《書梅聖俞稿後》,曾鞏有《書魏鄭公傳後》,王安石有《書李文公集後》,都以“書後”為題。偶或用“讀”某書或某文“後題”這一名稱,如唐代柳宗元《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後題》,便名之“讀後題”。後世所謂題跋,都是後記。後記實際是列在書後的序文(見序),但與序文稍有不同。其差異之處在於“後記””或“跋”,篇幅往往小於序,在內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說得那麼全面,體制規模也都小於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