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性專業博物館。在北京東郊三環路東側。1983年籌建,1986年9月開館。

古代農業科技史展廳

  該館藏品1萬餘件。有3個基本陳列。陳列面積為8000平方米。古代農業科技史陳列介紹從新石器時代代到1840年中國農業科學技術發展的概況,古代農業科技成就陳列有出土的種子、畜禽骨骼及各種農業工具等。其中有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的距今6900年的稻粒和骨耜。

  農業資源區劃陳列介紹瞭中國的自然條件與農業資源、農業社會經濟條件、農業生態系統和農業區劃。陳列標本5000餘種。林木標本有中國特有的金錢松、臺灣杉、水松、珙、杜仲等喬木樹種,有中國獨存的水杉、銀杏和銀杉等珍貴樹種,有中國樹木中最高的望天樹,還有一段原產廣西、樹齡170年、直徑2.64米的樟木標本。

  栽培作物有糧、棉、油、麻、絲、茶、糖、菜、煙、果、藥、花卉等實物標本。其中有聞名世界的水稻矮桿品種和雜交水稻;為世界各國所註目的野生大豆標本;世界上少有的玉米新類型“四路糯”。有中國特有的分枝型小麥──“小佛手”。

  動物標本除一般野生動物外,還有聞名世界的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梅花鹿、丹頂鶴、朱鹮等多種珍稀動物標本。優良畜禽標本有著名的中衛灘羊、金華豬、三黃雞、北京鴨以及獅頭鵝等。

  陳列的害蟲天敵標本有800多種。

  水產陳列分淡水漁業、海洋漁業和淡水魚養殖三部分。淡水魚養殖館養殖著50餘種活魚,其中除青、草、鏈、鳙等主要品種外,還有聞名中外的黃河鯉魚、東北大馬哈魚、新疆伊犁河裸腹鱘和近年來培養出的荷元鯉等新品種,以及兇猛的狗魚、黑魚、鯰魚、江河回遊性魚類鰻鱺、從國外引進的冷水性珍貴魚類──紅鱒魚等魚類。

  陳列實物標本中有與恐龍同時代的、有“活化石”之稱的中華鱘;白砧豚、白鱘和揚子鱷。還有體重15千克多的大魷魚,95千克的紋齒長吻海豚。重150千克多的大海龜和體長7.53米,重5噸的鰮鯨。

  該館收藏農業書籍1萬餘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