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歷史名城。位於巴伐利亞州,瀕臨緬因河。原為凱爾特人居民點和古羅馬人營地。西元704年首見記載。706年建立瑪利亞教會。741年建立主教管區。10世紀以後為主教城市。1805年成為萊茵聯邦維爾茨堡大公國。1814 年併入拜恩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毀壞,戰後重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內城有14世紀建成的城牆,城內有倫德塔。美因橋兩側欄桿有創建維爾茨堡的偉人雕像。城門為1482年建立的謝廉倍爾大門。還有尤利葉斯醫院(1576~15885)和1582年建立的維爾茨堡大學。在眾多的古建築中最著名的是維爾茨堡寢宮,為維爾茨堡君主於1719 年建造。主要建築設計師是紐曼。宮殿以凡爾賽宮為藍本,建築主體和兩翼圍成一個院子,面對開闊的廣場,後面是一個漂亮的大花園。用噴泉、瀑佈、臺階、植物、林蔭小道組成各種景致。每年夏天在此舉辦莫紮特音樂節。宮內設皇帝廳、樓梯廳、庭園廳、白廳等。裝飾設計水平很高,尤其是樓梯廳的設計充分利用樓梯多變的形體,組成既有變化而又完整統一的空間。樓梯桿上裝飾著雕像,天花壁畫同雕塑相結合,運用巴洛克手法,色彩鮮艷,富有動態。宮內壁畫系18世紀意大利名畫傢提埃波羅所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