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宋紹興四年(1134)溫州州學刻印的唐代官修記述當時職官制度的著作。書成於開元 (713~740) 時,題唐玄宗李隆基撰,李林甫等註,實出於張九齡等人之手。共三十卷。內容以三師、三公、三省、九寺、五監、十二衛等為目,列述其職司、官佐、品秩等。書中所定制度、規程,當時並未完全實行,但唐人議論典章、儀制時,每加引用。

  此本半葉10行,行20字,註文小字雙行,行23字,白口,左右雙邊,版心上記字數,下鐫刻工名。卷三十後有有紹興四年知溫州永嘉縣主管勸農公事詹棫刻書題記,又有“溫州州學教授張希亮校正”一行。此書蝶裝廣幅,字體方嚴厚重,間有補版,刻工有陶中、王拱、林元、宋昌、賈溢、孟立、萬兊、方正、方中、毛袒、林允、郭實、郭敦等。補版刻工有劉昭、陳良、張明、餘政、吳祐、王恭、徐義、吳春、沈忠、范元等。書中紙背鈐有元代“國子監崇文閣官書”楷字朱文大印,知系元代官書。入明歸於內府,明代《文淵閣書目》政書類有“唐六典一部十冊”,疑即此本。清代藏歸內閣大庫,清末民國初年,此書自內閣大庫散出。1918年,傅增湘任教育總長時,查敬一亭所存內閣紅本麻袋,曾發現數卷,送歷史博物館收藏。又有散在外者,傅氏與李盛鐸各收得數卷,通計所存為卷1~3、7~15、28~30,共十五卷,僅得全書之半,歷史博物館所存卷7~10,今歸南京博物院。李盛鐸所藏卷1~3(卷3前半)、12~15,今歸北京大學圖書館。傅氏所藏卷3後半、卷28~30,今歸北京圖書館。此書雖不全,卻為宋刻中僅見之本。元明以來,此本既深藏秘閣,外間無從見,至明正德十年(1515),始有席書、李承勛刻本行世,其後嘉靖間有浙江按察司刻本。兩明刻訛奪、疏漏處累見不鮮,賴此本可補缺正。卷末有近人沈曾植、王秉恩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