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時代在四川地區流行的一種隨葬陶塑作品。在四川省成都、郫縣、新都、金堂、樂山、遂甯、重慶等地均有出土。高度通常在50釐米以上,具有袒裸上身、左臂佩鐲、著褲跣足、一手執桴、一手抱扁鼓、或坐或立、神態詼謔等造型特徵。坐式說唱陶俑,以1957年成都天回山崖墓出土者最佳。該俑坐在圓墊上,通高55釐米,頭裹巾幘,額前結花,執桴的右手高舉齊眉,左手挎抱扁鼓,收胸凸肚,右腿平抬,左腿蜷曲,作戲笑表演姿態。立式說唱陶俑,以1963年郫縣宋傢林東漢磚室墓出土者最為出色色。該俑高66.5 厘米,頭戴旋紐軟帽,皺紋滿額,執桴抱鼓的雙手下垂貼腹,兩膝微曲,右足在前,左足隨後,作擠眉弄眼、歪嘴吐舌、聳肩扭臀的詼謔滑稽神態,塑造瞭漢代俳優的生動形象,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為東漢陶塑不可多得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