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河北省清苑縣冉莊。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地道戰遺址。冉莊是冀中人民開展地道戰的一面紅旗,曾榮獲“抗日模範村”稱號。冉莊地道戰在當時險惡的平原環境中,在隱蔽自己、消滅敵人的鬥爭中發揮瞭重要作用。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設有紀念館。

  地道以十字街為中心,全長約15公裡,東、南、西、北4條主幹線長約2.2公裡。地道支線南北13條,東西11條,通往外村的聯村地道4條。地道一般寬約0.7~~0.8米,高約1~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內部建有儲糧室、廁所、戰鬥人員休息室等,設有照明燈、路標及防衛設施陷阱,陷阱上設“翻板”。地道與水井相通。出入口充分利用地形地物,設在牲口槽、炕面、鍋臺、風箱、井口等隱蔽處。在要道口房頂修建高房工事7處,地面修地平堡14處。還利用地形地物修建工事和槍眼,有小廟工事、碾子工事、燒餅爐工事、櫃臺工事、暗槍眼和墻角槍眼。這些工事都與地道相通。它的特點:①高房工事相通、地道相通、堡壘相通;②明槍眼與暗槍眼交叉、高房火力與地平堡火力交叉、墻壁火力與地平堡火力交叉;③防破壞、防封鎖、防水灌、防毒氣、防火燒。

冉莊地道戰遺址

  1963年8月,特大洪水使地道全部坍塌。之後,修復瞭以十字街為中心的部分主幹道以及高房工事、碾子工事等。現建有冉莊地道戰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