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語音實驗儀器研究漢語方言聲調的著作。劉複(1891~1934)著。1924年3月上海群益書社印行,1950年北京中華書局重印出版。書名上的“四聲”是漢語聲調的統稱,所實驗的方言的聲調不限於四聲。該書實驗的方言共12處:北京、南京、武昌、長沙、成都、福州、廣州、潮州、江陰、江山、旌德、騰越(今騰沖)。內容除“引言”外,分7個部分。第1部分“聲音的斷定”,從物理學的角度說明“聲浪”、“音的長短”、“音的強弱”、“音的本質”。第2部分“語音和樂音”,從語音與樂樂音的不同說明四聲是高低的差別,指出瞭四聲的基本條件。第4部分“計算及作圖”和第5部分“聲音與對數”,說明用精密的方法計算浪紋計上所畫出的浪紋,並按數據畫出圖。第6部分,“已實驗的四聲”,是12處方言聲調的記錄,某處方言有幾種聲調,就畫出幾張分圖,然後把分圖匯合成一張總圖,總圖後有一個五線譜圖,接著是一組“標音符號”,畫在所舉的例字旁邊。第7部分“餘論(今日以前的四聲論)”,搜集瞭歷代和當時比較重要的關於四聲的論述。本書在理論方面,特別是對樂理講得很透徹;在實踐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從調值來看,有許多聲調曲線都不能反映真實情況;從調類來看也有一些錯誤。盡管有缺點,但在中國以實驗語音學的方法研究聲調,並寫成專著的,《四聲實驗錄》是首創。在它的影響下,羅常培的《臨川音系》(1941)、王力的《博白方音實驗錄》(1931)等都是用劉復實驗聲調的方法確定聲調的讀音。

《四聲實驗錄》中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