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聲母的類別,是某一類聲母的總稱。聲類是從韻書(或其他材料)的反切系聯或類似手段得來的,沒有經過音位歸納處理。在某一種韻書(或材料)中,凡是反切上字能夠系聯在一起的,就算一個聲類。例如,通過系聯法證明,《廣韻》見系聲紐分一、二、四等與三等兩類,這表明見系有兩個聲類。如果按音位學的原則進行歸併,這兩類實際上是一類聲母。陳澧考證出《廣韻》有40聲類,就三十六字母說,多出4類,即照、穿、床、審、喻各分兩類,又把明、微合為一類。後來黃淬伯、白滌洲考證出《廣韻》有447聲類,即在三十六字母的基礎上,把照、穿、床、審、見、溪、疑、曉、影、喻、來11紐各分兩類。曾運乾、陸志韋、周祖謨考證出《廣韻》有51聲類,即在黃、白47聲類的基礎上,又把精、清、從、心4紐分為兩類。

  聲類有時也指聲母。等韻學傢稱聲母為字母。清代錢大昕、陳澧認為字母這個名稱是從梵文來的,用在漢字上不合適,所以改稱聲類。聲類有時還指韻,最早的一部韻書叫《聲類》(李登著,今亡佚)。清代古韻學傢沿用瞭這一名稱,例如孔廣森的《詩聲類》,嚴可均的《說文聲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