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民族語言,也是芬蘭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另一種是芬蘭語)。屬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北支(又稱斯堪的納維亞語支)。分佈於瑞典和芬蘭,使用人口共約866萬,其中不到800萬在瑞典。

  瑞典語形成於9世紀前後(600~1000),經歷瞭古瑞典語(800~1526)和近代瑞典語兩個時期。古瑞典語受拉丁語和德語影響很大。14~15世紀期間,瑞典語的語音和語法有很大變化:雙母音變成單母音,單、雙重音在這個時期形成;動詞、名詞、形容詞詞和代詞的形式趨於簡化。1526年《新約全書》的瑞典文譯本出版,(見圖)通常被看為近代瑞典語的開始。近代瑞典語又分早期(1526~1732)和晚期(1732以後)瑞典語。標準語開始於17世紀,它以斯德哥爾摩和梅拉倫湖地區的斯維亞諾方言為基礎,也吸收瞭約特諸方言的某些成分。

《新約全書》的瑞典文譯本

  近代瑞典語元音有長短之分,無復合元音,有ȧ、ä、ö三個變元音。分單重音詞與雙重音詞,後者包括一個主重音和一個次重音。無論是陳述句、疑問句或祈使句一般均使用降調。人稱代詞有性、數、格的變化。名詞有性(中性、通性)和數的范疇,有肯定式與不定式,但除所有格須加s外,標準瑞典語名詞沒有格的詞尾。單、復數定冠詞加在名詞詞尾。形容詞有性、數范疇和肯定、不定形式。形容詞定冠詞置於形容詞之前。動詞無人稱變化,有時、態、式等語法范疇。句子成分的基本次序是:主語—謂語—賓語。非主語開始的句子,主、謂語必須倒裝,但從句一般不使用倒裝語序。詞匯主要由3部分構成:即本族語詞匯、外來詞匯以及在兩者基礎上產生的新詞匯。

  瑞典語自1225年起采用拉丁字母書寫,除26個拉丁字母外,另有ȧ、ä、ö三個字母代表三個變元音。共計9個元音字母和20個輔音字母。瑞典語與丹麥語、挪威語一般可以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