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西支。分佈地區除法國外,還有比利時南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瑞士部分地區、海地、盧森堡,以及非洲一些國傢:塞內加爾、馬裡、幾內亞、薩伊、剛果、貝寧、佈隆迪等。它是上述國傢的官方語言或官方語言之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使用人口超過1億。

  近代法語的前身是通俗拉丁語演變而來的高盧-羅曼語。西元前51年羅馬人征服高盧全境,高盧地區逐步羅馬化,接受瞭羅馬人口頭使用的通俗拉丁語,形成高盧-羅曼語。西元5世紀紀,日耳曼部族法蘭克人入侵高盧,推翻羅馬在高盧的統治,建立法蘭克王國。高盧-羅曼語受日耳曼語的影響,繼續發生演變。語言學傢把高盧-羅曼語的方言大體分為兩類:南方的奧克語(得名於普羅旺斯語中表示“是”的詞oc)和北方的奧依語(得名於法語中表示“是”的詞oïl,即現代法語中的oui)。奧克語演變為普羅旺斯語,奧依語則演變為法語。其他方言還有皮卡爾方言、瓦隆方言、洛林方言等。813年,在圖爾召開的天主教會議作出決定,允許教士不用拉丁語,而用羅曼語佈道,於是羅曼語得到正式認可。現存最早的高盧-羅曼語文獻是842年的《斯特拉斯堡盟約》,這是第一部用這種語言書寫的官方文書。

  古法語(13世紀以前) 中古的法國,由於諸侯割據,政權分散,出現瞭以多種方言從事文學創作的局面。13世紀,加佩王朝在與諸侯的爭戰中取得勝利,王權加強,巴黎逐漸成為全國政治和文化中心。巴黎地區的法蘭西島方言因而廣泛傳播,地位超過其他方言,逐漸成為民族共同語。古法語的著名文學作品是口頭文學《羅蘭之歌》(11世紀末)。古法語用於官方文書始於13世紀初。

  中古法語(14~16世紀) 1337年法、英開始百年戰爭,法國長期陷於戰亂,中央集權削弱,語言發展不受約束,變化很大,於是產生瞭與古法語有顯著差異的中古法語。15世紀末法國又逐漸趨於統一,語言也隨之趨向統一。1539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1494~1547)頒佈《維萊-科特雷敕令》,宣佈以法語(即法蘭西島方言)為國傢語言,規定在司法文件中必須使用法語,禁用拉丁語和其他方言。1549年,詩人J.杜倍雷(1522~1560)發表《保衛與發揚法蘭西語言》一文,主張用法語進行文學創作。自此以後,除瞭在天主教會內部仍用拉丁語外,法語在國民生活中取得優勢。

  近代法語(17世紀以後) 17世紀文學上古典主義盛極一時,許多文人學者努力於法語的規范化,這種規范在現代文學語言中仍然保持。18世紀啟蒙運動興起。百科全書派為瞭表達科學研究中出現的新事物和新概念,新創不少技術詞語,對來自農村和工場的方言俗語也予以吸收。法國革命給語言的發展也帶來重大影響。從中世紀以來,第一次出現瞭民間語言的文獻。1789年選民送交三級會議的陳情書就是以民間語言撰寫的。19世紀浪漫主義等流派的作傢,大量吸收生動活潑的語言,增強瞭法語的表達能力。

法國作傢G.福樓拜著《包法利夫人》(1857)片段

  法語現狀 近代法語共有36個音位,其中元音16個,輔音20個。法語元音多,而且有4個鼻元音,在印歐語系中是少見的。法語元音都是單元音,發音緊張而有力,清楚明確,沒有二合元音。輔音中沒有塞擦音。重音落在最後一個音節上。在最近幾十年中,法語語音有瞭較大變化,/ɑ/在法國北部和中部居民的發音中傾向於發作靠前的/a/,在青年中尤為普遍,僅在南方的某些方言中保留瞭/ɑ/、/a/的區別,甚至/堄/也有發作/醩/的趨勢。和拉丁語相比,法語的詞形屈折已大大簡化。名詞沒有格的變化,性和數主要通過名詞前的冠詞、限定詞等來區別。動詞的變位形式雖然書寫形式不同,但其中有一些讀音是相同的。隻有人稱代詞還保留多種不同形式。形容詞也有性與數的變化,少數陰性形式還比較復雜。修飾形容詞一般放在被修飾的名詞之後。詞與詞之間的語法關系主要以詞序和虛詞表示。詞匯的發展很快。根據J.杜佈瓦等人就1948和1960年版《小拉魯斯辭典》所作的分析統計,12年間有1/4的詞條發生變化,其中刪去的占14%,新增的占11.4%,另有12%的詞義有所增減。新詞多數是技術詞語,一般詞語較少。法語增加詞匯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向其他語言借詞或借用詞綴。絕大部分借詞來自拉丁語、希臘語、英語。19世紀曾有過英語熱,第二次世界大戰又輸入大量美國英語詞語。各種英語借詞在報刊、廣告、科學著作中大量湧現,有些英語借詞的讀音甚至不加改變地進入法語,以至有“英式法語”之稱,引起純語主義者的擔憂。但是也有人認為:語言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不同語言的相互影響是正常的。這兩種意見的沖突導致70年代末的一場公開辯論,後來法國政府出面幹預,贊同努力拯救法語,防止英語的蠶食。

  法語采用拉丁字母,有些字母可以附加音符或拼寫符號,如é、à、û、ï、ç等。法語拼法和讀音大體相符,但也有不規則的地方。

  從中世紀起法語在國外就有較大影響。在17、18世紀,法語是重要的國際語言,歐洲很多國傢的宮廷和上層社會以使用法語為風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的國際地位下降,法語的影響隨之減低,但目前仍不失為較重要的國際通用語言。